马忠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高质量养老服务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一)抓好政策保障细化落实
根据《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营政办发〔2021〕18 号)以及《关于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移交和管理工作通知》(营民〔2021〕62号)要求,住宅项目供地规划条件中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要求予以明确,即按照套内面积不低于项目总建筑面积的2%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自2021年以来,共依申请出具附带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规模的供地规划条件14件,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对于老旧小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闲置用房等方式,逐步补齐。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县(区、市)综合养老服务平台5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9个,全市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77%和47%。
(二)强化养老机构专业支撑作用
一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示范作用,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民政事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公字号”基础,创新提出“时尚、快乐、健康、有为”新理念,探索建立并持续夯实了21项服务举措,以党建工作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性作用的发挥,老人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服务满意率逐步提升。2024年6月,市养老服务中心党支部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4年11月市直机关工委组织1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走进市养老服务中心,对“党建引领 倾心为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观摩,通过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公办养老的“营口模式”已成为全省标杆。市民政局以“五好标准”全力推进市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护理星级评定工作,成功获评省五星级养老院称号。二是发挥公办敬老院兜底保障作用,强化服务保障能力。2024年,争取省级资金171.6万元,对盖州市6家特困供养机构实施维修改造;投入210万元升级改造养老院,如期完成民生实事。近三年来,累计完成10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进行维修改造,极大改善了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条件。目前我市每个县(市)都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照护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三)持续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
落实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十四五”期间,发放床位运营补贴1800余万元;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争得中央投资资金3320万元,获批申报城企联动项目2个,调动社会资本3亿元。为有效降低养老服务行业运营风险,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保障功能,2021年至2024年,累计为养老机构投保机构综合责任险520余万元。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驱动以及社会资本投入等因素的叠加之下,民办养老机构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由“十四五”初期的126家发展到现在的147家,民办养老机构在全市机构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不断丰富养老服务模式
(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示范点位4个。将42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为社区周边老人提供日托、助洁、助浴、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全年开展社区助老服务25万余人次。2024年,建设运营老年助餐点位13处,年提供助餐服务超过11万人次。推动日间照料室、老年助餐食堂、老年活动室等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就近建设、提质增效。二是加强涉老组织建设,指导成立“营口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整合130余家成员单位资源融合发展,探索医养结合、旅居康养、安宁疗护等多元养老服务。推动市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市志愿者联合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发挥职能作用,延伸老龄工作手臂,用好社会资源,全力打造“中国幸福养老城市”品牌。三是深化“互联网+养老”服务,我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备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积极与600余家医疗机构、家政服务、便捷助行、健康食品等行业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推进医养康养融合
探索形成了医养签约合作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等四种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市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19家,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协议合作等方式,实现100%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目前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已全部设置康复(医学)科。
(三)积极筹备养老基地建设
围绕“滨海+温泉”特色资源,推动鲅鱼圈区和盖州市政府凭借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集健康、养老、康复、医疗、旅游、文化、旅居等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康养产业集群,通过各区域发挥自身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的养老产业格局。
三、不断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一)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适老化产品日益丰富。适老化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与产品种类双提升。除传统的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外,还涵盖了保健食品、工艺文化等多个领域。无限极(营口)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健康食品,聚焦提升老年人免疫力。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演奏和静音钢琴,深受老年顾客青睐。二是推动养老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成功举办创新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旅居康养推介会,省民政厅及市级相关领导、36家国家和省、市级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130家企业参与交流宣传推介展示,各级社会组织与企业、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搭建人才合作平台,各方在资源共享、项目落地、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营口旅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
定期更新向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每年列支100万元,为四个主城区10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近几年累计提供服务4万余次。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喘息服务、拓展陪护场景等。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
(三)加大培育市场主体
在医药企业方面,省重点医药企业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木丹颗粒成为世界首创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专科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在医疗器械方面,营口春港康复辅助器具科技有限公司“二便自动打包盥洗护理床”成功入选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获得免申即享奖励资金10万元。营口恒屹锐克斯流体控制有限公司和营口春港康复辅助器具科技有限公司入选《辽宁省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名录》,同时作为营口市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代表,在辽宁省医疗装备产业对接会及大连市第19届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广受关注。
四、不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在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方面
积极落实人才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3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申请发放入职补助9万元。提议市人大常委会设立“护理员节”提高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养老护理队伍发展。同时,健全并落实入职奖补、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岗位匹配度、职业吸引力、事业荣誉感。
(二)在人才培训方面
一是组织开展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持续委托专业院校免费为在岗的养老护理员开展业务培训,近三年共培训养老护理员700余人,开展两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业务骨干50余名。二是组织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针对从事居家上门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风险隐患多的特点,我们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共培训400余人次。三是举办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消防、食品、护理及会计相关行业专家为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授课,编制印发养老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手册、养老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及宣传海报,有效提高我市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开设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其中:2所学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43人;2所学校开设护理专业,在校生1513人。2024年培养毕业生537人。
(三)在壮大人员队伍方面
持续发挥养老孵化基地作用,近3年,培训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68人,孵化培训初创期养老服务组织60余家。2024年,市民政局与总工会及市现代服务学校合作,为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民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护理员岗前技能培训120余人次,为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支撑。同时,营口市人社局联合市财政局发布了《2025营口市职业培训政府补贴专业市级指导目录》(含“老年护理专业”),并按季度发布《营口市季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鼓励各培训机构加大相关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引导社会人员参与养老事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在建设专业服务团队方面
以老年医学科建设为抓手提高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救治能力。加强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养,选派全市重点老年医学人才、医养结合机构专业人员参加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鼓励一、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转型发展医养结合,着力培养护理、康复类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营口市民政局
2025年6月24日
联系人:吴长山(电话:)0417-2943609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