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关于加强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提案》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7-22

【字号:

分享:

A1类

此件公开发布

 

 

 

 

营民答复〔2022〕15号

签发人:薛静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1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营口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9人,其中站前区1人,大石桥市15人,盖州市51人,老边区2人。在乡镇(街道)一级设置儿童督导员、社区(村)一级设置儿童主任,具体负责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当前,市已配备儿童督导员65人,儿童主任834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业务培训

按照“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原则,围绕工作职责、家庭走访、信息更新、强制报告、政策宣讲、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和家庭教育等内容,每年度组织一次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业务培训。

(二)加强工作跟踪

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行实名制管理,及时录入、更新人员信息,做到缺岗即补。按照乡镇(街道)每季度、村(居)每月至少一次开展巡查探访,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并妥善解决。

(三)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市民政局每年列支18万元,结合工作实际,聘用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开展走访核查、监护评估、精准帮扶、家庭探访等关爱服务。尤其是针对心理健康,有针对性的为精神关怀缺失、遭受家庭创伤等儿童提供人际调试、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专业性关爱服务,促进身心健康。

(四)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机制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长效辅导机制。开展了“走进特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百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关爱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有效预防或阻止学生心理失衡的恶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各学校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弱势群体子女、单亲家庭、无亲家庭的学生建立台账,定期组织家访,及时了解特殊群体的身心状态,及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做好疏导并提供帮助。

(五)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

市教育局重视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2021年组织开展乡村教师公益大讲堂、省级乡村教师导师团队送教下乡、乡村名优教师专业素养再提升培训等活动。针对乡村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同时,组织七个导师团队共送课30节、送讲座16场。通过活动使我市广大乡村教师进一步了解了乡村学生心理特征,掌握了“双减”背景下家校协作与沟通技能,明晰了适用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策略,更新了乡村教师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六)加强家校协作,努力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1.市教育局构建了家校共育“三大立体网络体系”,即各级组织领导体系、沟通联络体系、名师专家引领体系,全面指导全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家校共育工作。2019年4月,市教育局通过建立“家庭教育工作专家家庭教育导师团”“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校级家庭教育辅导团”“社会家庭教育辅助团”四个团队,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赴山东进行全封闭培训,所有讲师均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经过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目前,全市已有200余名教师得到专业指导,大幅度提升了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

2.完善家长学校建设。市教育局出台了《营口市家庭教育指导意见》,要求各校做实培育家校共育的特色品牌,目前,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家庭教育日常工作,有明确具体负责人员和固定场所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家庭教育工作。有具体教学计划,保证家长的参与率。同时,教师通过“传统+网络”的形式,定期进行家访,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亲子实践活动,举办“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展“营口有礼,家长学生共成长”等特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

3.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各校建有学校、年级和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完善的家委会章程。明确了家委会职能、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学校联系家委会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展家长志愿者服务,邀请家长志愿者参加学校的值班守护、交通疏导、活动组织等工作,并邀请部分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到校授课,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活动,

增进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七)加强心理问题筛查治疗

卫健委可配合有关部门在留守儿童“网格化”,做到一户一表的前提下,协调人员组成由精神、心理医生及咨询师(专科医院及社会等力量),配合民政等部门分片进行调查并进行定期(3个月)随访、随诊,可通过网络形式完成(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逐个面对面有很大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做好摸底排查。结合巡查探访之机,进一步做好辖区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确保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同时,重点摸清每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类做好归档,以便针对性解决。

二是发动社会各方参与。由民政部门链接志愿服务组织、社工机构,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实际需求,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等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服务。

三是继续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力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周以及重要时间节点,生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求助意识,了解寻求咨询帮助的方法和渠道。

四是建立心理健康建档立卡试点学校。在试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心理学原理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尝试建立电子版或纸质版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尤其对于离异家庭子女、重组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变故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五是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挖掘利用卫生健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发展工作志愿者,参与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市卫健委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将借助网络、电视、电台、书报、手册、展板等媒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宣传,从源头消除社会歧视。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营造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为特殊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人文生活环境。

 

 

 

营口市民政局

2022年6月16日

 

联系人:孟亮 电话:0417-2943705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